|

浮玉山居图

艺术品信息

作者 钱选

时代 元代

尺寸 29.6cm×98.7cm

类型 纸本设色长卷

题材 写意山水画

藏地 上海博物馆

一、内容:江南隐居之景的诗意呈现

《浮玉山居图》描绘的是钱选隐居的吴兴浮玉山之景。画面中,山峦分三组,山势峻峭,展现出雄伟的气势。湖上烟雾蒙蒙,山坳白云缭绕,营造出一种空灵、缥缈的氛围。画家用简笔点缀茅舍、渡舟、小桥、老翁等元素,勾勒出一派江南水乡清润秀妍的景色,引人遐想隐居者的悠然生活。这些内容不仅展现了自然之美,更传达出画家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与赞美,让观者仿佛置身于那宁静、闲适的山居世界。

二、形式:独特技法营造的艺术魅力

在形式上,《浮玉山居图》独具特色。画面将山势走向置于横带状的中景部位,远山近树描绘得非常实在,无虚实之分,给人一种观假山的感觉。画家以图案化的手法构筑山形,山体沟壑纵横有致,强化了古拙的装饰意趣。树木造型笔直整齐,密密地排列,仅在右边画幅出现几株左倾右斜的小树,打破了划一的韵律。笔意冲淡,用笔工整不板,无长披麻皴或宽博的斧劈皴,均用细点和柔和皴染绘出,刻画精细入微。设色方面,以细腻的局部统一在同一色度之中,避免采用宋代强调浓淡墨色层次显现的深远虚实手法,力求平的效果,开创了浅绛山水的体貌。这种独特的形式表现,使画面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。

三、文化内涵:隐逸文化与精神寄托

《浮玉山居图》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。南宋灭亡后,元王朝对南方人民实行高压政策,汉族士人精神压抑。钱选作为一介书生,选择隐逸遁藏,此画便是他隐居生活的写照。他同许多元代南方文人一样,用寄情诗画的方式,在这不可逆转的世道变化中强调个人精神世界的独立和高贵。图卷的立意旨在抒发隐居山中的寡合静寂之情,反映了元初南方文人群体所共享的避世之思、幽独之志及背后的自我排解、自我形塑。

四、题跋与钤印:历史见证与艺术传承

画卷上题跋与钤印丰富。右上方有钱选自题五言古诗一首,表达了对隐居生活的热爱。画幅中部有清乾隆的诗题,卷前洒金笺引首有明代金湜篆书“山居图”三字。卷后有元代仇远、张雨、黄公望、顾瑛、郑元祐、琦楚石、倪瓒,明代姚绶、周鼎、杨循吉、项元汴,清代王懿荣等的诗跋。其中赵孟頫跋曰:“舜举少年爱弄丹青,写花木宛然如生。此卷虽规摹董北苑,然又自成一家。可谓前无古人矣。”这些题跋与钤印不仅是历史的见证,记录了画卷的流传经过,也反映了不同时期文人对这幅画的欣赏与评价,体现了艺术的传承与发展。

五、个人感受:心灵触动与艺术共鸣

观赏《浮玉山居图》,仿佛能穿越时空,感受到钱选笔下那宁静、悠远的山居世界。画面中的山峦、湖水、茅舍等元素,构成了一幅和谐、美好的画卷,让人内心得到片刻的宁静与慰藉。画家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独特的技法,将自己的情感与思想融入其中,使观者在欣赏画作的同时,也能产生强烈的艺术共鸣。这幅画不仅是艺术的杰作,更是历史的见证,它让我们领略到了元代文人的精神世界和艺术追求,也让我们对传统绘画艺术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。

《浮玉山居图》以其丰富的内容、独特的形式、深厚的文化内涵、丰富的题跋与钤印,成为了中国绘画史上的经典之作,值得我们细细品味与欣赏。

类似文章

发表回复

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