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
秋鹭芙蓉图

艺术品信息

作者 吕纪

时代 明代

尺寸 192.6cm×116.9cm

类型 绢本设色立轴

题材 工笔花鸟画

藏地 台北故宫博物馆

一、内容:秋日荷塘的灵动之景

《秋鹭芙蓉图》描绘了一幅秋日荷塘的生动画面。画幅下端,荷塘中几簇菖蒲茎叶舒展,相互交错。荷花已凋谢,老叶离披,荷茎弯曲,大莲蓬低垂,小莲蓬挺立向上,荷叶衰败,水草泛黄,还有茹菇和其他花草点缀其间,尽显秋意。荷塘边,一丛木芙蓉袅袅而立,花枝向外伸展,舒枝展叶,枝头花朵有的盛开,有的含苞待放,煞是可爱。画面右侧,一高大柳树横斜而出,枝干挺拔,柳枝垂挂,柳叶袅袅迎风飘拂。画幅中心,三只白鹭姿态各异,一只伫立在荷塘里侧身昂首鸣叫,另两只在柳树旁盘翱,与伫立的白鹭遥相呼应,为画面增添了无限生机。

二、形式:工写结合的精湛技艺

在形式上,《秋鹭芙蓉图》展现了吕纪工写结合的高超技艺。他继承了宋代画院的双勾填彩法,先以淡墨线勾出白鹭轮廓,再加以晕染,跗和爪的画法先以墨勾出鳞片轮廓,再敷色,最后重墨圈点鳞甲,很有立体感。同时,他大胆用色,较前人更浓重,除羽毛和丝毛外,白粉渲染层次更多,属重彩画法。线条运用上,无论是勾勒柳叶的短线条,还是荷叶茎干的长线,都笔笔到位,劲健干净,稳重结实。粗犷处如柳树枝干、白鹭的喙与爪都刻画得极其生动自然。画面构图上,采用平远构图,意境开阔,景物分布在画面四角,使构图充实饱满,疏密相宜。

三、文化内涵:对自然与品格的赞美

《秋鹭芙蓉图》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。画中所绘的白鹭栖息水滨,体白如雪,有“雪客”之称;荷莲植生池塘,开花皎洁,有“出污泥而不染”之誉;柳树栽种岸畔,柳枝细柔,随风飘拂,犹如少女的秀美身段;水芙蓉生于地面,与别名“草芙蓉”的水上荷花同具冷艳之姿,常共比为美人之容貌。这些物象组合成一体,无疑旨在赞美素淡冷艳的姿容以及清雅脱俗的品格,其内涵已迥异于吉祥富贵的主题,反映了画家对自然美的爱恋和对高尚品格的追求。

四、题跋与钤印:历史印记与艺术传承

画上款识题跋写着“吕纪”两字,钤印有“四明吕廷振印”和“乾隆御览之宝”。“四明吕廷振印”表明了画家的身份,“乾隆御览之宝”则显示了这幅画曾被乾隆皇帝赏鉴,足见其珍贵。这些题跋与钤印不仅是历史的印记,记录了作品的流传和传承,也为后人研究吕纪的绘画艺术提供了重要的线索。它们见证了这幅画在历史长河中的流转,体现了艺术的传承与发展。

五、个人感受:艺术魅力与心灵触动

观赏《秋鹭芙蓉图》,仿佛能穿越时空,感受到秋日荷塘的宁静与生机。画面中白鹭的灵动、芙蓉的娇艳、柳树的婀娜,构成了一幅和谐、美好的画卷,让人内心得到片刻的宁静与慰藉。画家精湛的技艺和对自然的敏锐观察,使每一个细节都栩栩如生,仿佛能听到白鹭的啼鸣,闻到芙蓉的芬芳。这幅画不仅是艺术的杰作,更是历史的见证,它让我们领略到了明代宫廷绘画的独特魅力和文化内涵,也让我们对传统绘画艺术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。

吕纪的《秋鹭芙蓉图》以其丰富的内容、精湛的形式、深厚的文化内涵、独特的题跋与钤印,成为了中国绘画史上的经典之作。它不仅展现了画家高超的绘画技艺,更传达了对自然美的赞美和对高尚品格的追求,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。

类似文章

发表回复

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